中文|EN

论坛热线023-46250075

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杜柯伟主任3月30日视察国际教育小镇讲话

2021-04-28


看到今天众多的参会人员,我感受到了重庆从市级到区级各个部门对中外人文交流工作高度的重视。我想代表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对重庆市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为相关工作的倾情投入和积极努力表示敬意和感谢。人文交流是党和国家对外工作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夯实中外关系社会民意基础、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途径,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促进中外民心相通为目标的人文交流,日益发挥着国家关系稳定器、务实合作推进器、人民友谊催化器的重要作用,我们简称三器,这三器是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二零一八年提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把人文交流,政治互信,经贸合作共同确立为新时代中国对外交往的三大支柱,同时也将人文交流比喻为中外关系的地基。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人文交流就是地基,就是经贸合作的地基是政治互信。一个大楼支柱很多,但是必须有一个是非常特别的。总书记还指出,如果说政治、经济、 安全合作是推动国家关系发展的刚力,那么人文交流则是民众加强感情、沟通心灵的柔力,这种柔力也是一种软实力。所以总书记说,只有使两种力量交汇融通,才能更好的推动各国以诚相待、相即相容。


2017年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门印发了中外援疆的文件,今年的十四五规划也强调了人文交流。直接提到“中外人文”这个词的虽然不多,但是多数提到了“人”,包括一带一路建设中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和国际交流都在提这点。为了服务教育对外开放、服务于建设、服务于人民,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在研究调研的基础之上形成了十五字的工作思路,就是搭平台、定规则、建标准、做项目和树品牌,提出了搭建十大工作平台。这十大包括了中外人文交流(重庆)试验园区,包括我们今天上午在沙坪坝见证了的中外人文交流教育试验区的建立,除此之外我们研究院有基地、有年会、有联盟、有网站、有基金、有年鉴还有展览等一系列的十大平台。重庆市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对中外人文交流工作的高度重视,为试验园区在重庆落地做了大量的工作,这半年的时间,最终与荣昌区委区政府达成共识。去年十月份,曹清尧书记专门带队到我们中心访问,当时我就向书记作出承诺,等国内疫情趋缓的时候,一定要来一趟荣昌。我们今天下午去考察了万灵古镇、大提琴博物馆,还有培训中心,也听取了成渝双城国际教育小镇规划的介绍,确实感受了时空的穿越,给我一个非常美好的印象。


 从这些介绍当中,从这些发展当中,我们也能够看出荣昌区委区政府为推动中外人文交流试验园区的建设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通过刚才胡斌会长、谢世波秘书长的介绍,还有国际教育小镇办公室陕阳忠的介绍,充分感受到各方对携手做好国际教育小镇工作的热情、决心和信心,我们也是备受鼓舞,坚定了信心。


关于小镇的建设,给大家分享三个方面的认识和希望,供大家参考。


第一点是关于小镇的建设规划发展。我们要坚持四个导向来服务高质量发展。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我国进入了新发展、新阶段,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实现高质量的发展。希望荣昌国际教育小镇的建设坚持需求导向,响应国家对建设成渝双城经济圈的需求,荣昌发展需求,当然也包括相关的单位企业的需求。第二个是问题导向,要去解决问题。第三个是成果导向。第四个是目标导向。对标中央的要求,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新发展里面有荣昌教育小镇发展的话,就特别有指导意义。这是在危机当中寻求新机,通过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领域的人文交流与合作实践,来充分挖掘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将荣昌国际小镇做出品牌,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时也需要构建高效的治理体系,实现共赢和可持续发展。一方面就是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出要实现国家改革的总目标,就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当时我也是很感兴趣,特地到浦东干部学院参加了中组部组织的城乡基层治理的班,对于治理和管理的区别有了一定的认识。治理上可以总结十二个字:多元主体、平等协商、合作共赢。对于小镇的建设,我们今天坐在这儿就有很多主体,还有其他更多的主体。该如何建立一个高效的沟通的机制、治理的机制是决定项目成败的关键。在治理机制上,也是我非常强调的,就是怎么发挥好市场在我们资源配置上的作用,同时也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来更好的发挥政策。另一方面,政府干预太多也不行。社会里有政府、有学校,有企业,有社会组织,还有其他的机构,不同的机构有不同的定位,不同的作用和功能。我们要把这些组织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和作用,形成强大的合力才能拉动发展。


第二点,就是要通过构建高效的治理体系来实现共赢和特色实施发展,包括国家重点布局和一带一路建设,实现共商、共建、共享。如果有一方在这个合作当中利益受损,就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所以一定是大家一起把蛋糕做大,然后把这个蛋糕分好。


第三点就是,要以人文交流理念为引力,深化我们教育的国际教育理念。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我们现在强调的是创新发展理念和治理的理念。在2017年,中办、国办的关于人文交流的文件又提出一个人文交流的理念。里面有三个重要指示:一、要加强人文教育理念的教育传播和实践;二、让人文交流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三、要把人文交流与合作理念融入对外交往的各个领域。首先,教育首当其冲是作为人文交流的平台。但不仅是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甚至我们经济领域的主力——经贸合作体系也要这个融入这个理念。那么人文交流理念具体是什么?通过认真学习中央文件相关精神可以知道,这是总书记关于人文教育的重要论述。我们现在这个理念概括了七个方面的内涵。第一个就是以人为本,以人民为本。第二个是平等的开放。总书记反复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第三个是尊重包容,相互尊重,彼此包容。第四个就是交流互鉴,相互学习,彼此借鉴。第五个是合作共赢。第六个是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里头讲到,秉持正确的义利观。不管在学界、商界、还是政治界,很多领导出问题,为什么出问题啊?我想就这关系没有处理好。拿了不该拿的,吃了不该吃的,就这么简单。它也是我们党风廉政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的一个基本。这是我自己的理解,不一定对,请大家指正批评。第七个就是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我们的目标。我们的交流合作一定要切合实际,不能那么几天或者若干时间以后就合作不下去了。我们把人文交流理念概括成七个方面,应该说还是非常好的内容。所以我希望荣昌国际教育小镇的建设发展能够以这样的人文交流理念为引领,深入开展教育和交流合作,不断深化和拓展中外人文教育,培养一大批具有牢固的人文交流理念、深厚的人文素养、宽广的国际视野、良好的人文交流意识和能力的人文交流使者。“宽广的国际视野”是去年教育部的八个部委印发了《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提出来的,也是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示范领导小组会议中提到的,培养国际视野一定是通过人文交流。所以我们对中小学生加强人文交流的训练,给他们提供了支持。通过培养人文交流使者来促进成渝地区、双城地区的建设,夯实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基础,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做出贡献。最后我想说,我们试验园区的建设也是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人生教育工作要求的大事好事,特别符合把总书记要求的这个成渝双城圈经济建设的需要,也是大事、好事,同时也是创新,因为没有先例可循,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以前建的都是科技园、工业园、产业园,我们这是一个以教育为主,产科教融合的、相互支撑的、良性循环的发展体系,体现了我们荣昌区委、区政府勇于担当的精神。


所以我想也代表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支持中外人文交流试验园区的建设。我们一定要履行好自身的职责,为我们地方提供政策咨询、资源协调服务,在合作当中发挥自身优势,尽全力支持荣昌把国际教育小镇建好,为服务我们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来进行分配。最后,再次感谢各位同仁参加这个座谈会,也感谢大家对于这个工作重视支持,也希望我们今后能有更深的交流,大家一起努力把我们的工作做好,谢谢大家。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重庆如何推进荣昌、铜梁、大足、潼南桥头堡城市建设?